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简报动态 >> 内容

平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报(总第十三期)

时间:2011/5/11 16:24:38 点击:

  核心提示:平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报(总第十三期) ...
庄浪县发现一座汉代殉人墓葬
 
2009年5月12日,庄浪县文物普查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该县朱店镇下朱河村一村民院内发现一座汉代殉人砖室墓葬。经现场勘察,墓葬座北面南,距村民院子地面深约1米,距原始地面深约10米,墓葬为多室券顶砖室墓,由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全长13.6米,宽1.7——2米,高1.8米。墓葬内共出土陶器、铜器、玻璃器、玉器、骨器,铁器等不同质地文物300多件。比较珍贵的文物有兽面纹铜牌饰,新莽“货泉”铜钱,铜车 ,龙首铜带钩,玻璃耳塞等。另外在四块墓砖上发现“K”、“二十一日”、“二十 日”字样刻铭符号。尤为重要的发现是在墓葬前室发现两颗人头骨,在中室的四角分别发现四颗人头骨,墓主人的头骨在后室发现,从形状判断,墓主人头骨明显大于前室中室内的六颗人头骨,从年龄分析六颗人头骨主人生前年龄大概在12到15岁之间,头骨在墓中摆放很有规律,为一次下葬。据此研究认为,这6颗头骨的主人很可能是给墓葬主人殉葬的人牲,这种埋葬现系在以前考古发现的汉代墓葬中很少发现。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人牲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商代,西周以后,人殉制度开始衰落,西汉时期,人殉被法律所禁,汉武帝“除专杀之威”,对人殉制的收敛有很大的作用。据史书记载,在汉代帝王陵墓中仍存在人殉现象,但在民间已近绝迹。
在墓葬前室,中室地面发现不同版别和大小不同的“货泉”铜钱200多枚,结合该墓葬规模较大,结构复杂,随葬品丰富,葬俗特殊,推测墓葬主人应为官僚或豪强地主身份。从墓葬中只发现“货泉”(“货泉”是西汉后期由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8——23年)时期制造和使用的货币)一种铜钱币,而未见其它时期铜钱分析判断,该墓葬具体年代为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的新莽时期。
庄浪县发现的这座汉代殉人墓葬,对研究汉代墓葬埋葬制度和习俗以及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庄浪县文物普查办)
 
静宁发现一明代城址—高家堡堡址
 
高家堡堡址位于界石铺镇高家堡村,为明洪武四年(1372)所筑。八边形(如图),东西长270米,南北宽250米,面积约67500平方米。据《静宁州志》(乾隆版)载:明洪武四年,该堡为知州欧阳信、大使彭寿所建,堡城周二里五分。成化五年,知州靳善、大使王臣补葺。成化十六年,知州祝祥增修垣壕,内有公署一处,正厅书吏俱全,宅一所,车房三十间,鼓楼三间,牛神庙一座,狱一所……。清顺治初,奉冲僻册,置递运所,定驿马四十五匹,每二马应一夫,共马夫二十八名。另据《高家堡村志》(作者翟云)载:城内公署房屋于民国九年(1920)因地震倒塌,30多间房子、木料及石条由原镇长杨作柏处理给黄邦彦家修作饭馆,其余镇长自用,大门及一对铁旗杆连同两块大底座石被运往静宁县城(其时知事周廷元),后遂为驻军练兵场,解放后为大队部,曾为七里乡政府所在地。
高家堡堡址大部分被高家堡村所叠压,西南角因受高界河水长期冲刷,城角的1300平方米已陷入河滩,正西城墙残存70米,基宽10米,顶宽3米,高7米,夯层厚度0.08-0.10米;东距村庄50米内为农田,正东残存城墙120米,基宽10米,残高4米;正南残墙断续,可见原南城门豁口,被村民全部利用。其余部分已在不断扩张的农村基础建设中被损毁。城址内残存大量灰坑,村民建房、挖窖时偶然可遇明清时期瓶、罐、碗及大量瓷器残片。高家堡从建立至今637年一直被历代居民使用,它被第一、二次文物普查所忽略。
(静宁县文物普查办)

作者:不详 来源:普查办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