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马家窑文化和马厂类型的关系

时间:2012/3/13 9:48:00 点击:

  核心提示:马家窑文化和马厂类型的关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赵建龙 甘肃省地处东亚的腹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和西北部,是一个南北向略偏西的窄长条形地带,其中西部被习惯地称之为“河西走廊”,有人按其整体形状称之为“哑铃形”。由于其位居我国中西部的狭长地带,所以,在古人类的活动区域上也涵盖了数个文化区系或文化分布...

                           

                             马家窑文化和马厂类型的关系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赵建龙
    甘肃省地处东亚的腹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和西北部,是一个南北向略偏西的窄长条形地带,其中西部被习惯地称之为“河西走廊”,有人按其整体形状称之为“哑铃形”。由于其位居我国中西部的狭长地带,所以,在古人类的活动区域上也涵盖了数个文化区系或文化分布圈,在其东南部是属于以泾、渭流域为中心的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其中南部则属以洮河、黄河中上游为中心的马家窑文化区范围。而其北部的河西走廊中西部一带,则又另是一个属半农半牧的少数民族文化分布范围及文化谱系。
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是比较大的,它覆盖了整个陕西省,东到山西汾河以西和河南洛阳一带。北到宁夏自治区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西至甘肃东南部的祖厉河上游、渭源、陇西以及西汉水流域。它应该属于华夏祖文化的主流。而与仰韶文化比邻于西部的一类古文化遗存,则是我们现在着重加以研究分析的所谓“马家窑文化”分布区及其内涵。按过去意义上的马家窑文化,一般可分为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三个发展阶段。相继又发展为铜石并用的“齐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陇西、渭源以及祖厉河以西,南到岷山山脉以及武都县以北,北到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地区一带,西至青海省的大通河、甘肃的大夏河流域。
    自二十世纪初瑞典人安特生氏在甘肃、青海一带发现并命名了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等文化以来,甘肃的马家窑文化就得到了中国历史及考古界的关注和重视。但一直处在一种以调查为主的研究状态中,直到70年代以后才有了陆续有了一些较大规模的遗址或墓地的发掘,如甘肃永昌鸳鸯池、兰州红古土谷台、东乡林家、青海循化尕马台、乐都柳湾、民和核桃庄、民和阳山、以及2005年发掘的兰州红古区下海石遗址等,都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性遗址和墓地。而这些材料大多数是属于“马家窑文化”中的“马厂类型”遗存,又多地处黄河以北地区。而黄河以南地区据调查与试掘的情况来看,则主要以马家窑和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为主,除黄河沿岸一带,很少见有马厂类型的文化遗存。这就提示我们对过去意义上的“马家窑文化”不得不作一些重新认识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从过去的调查材料和近些年来调查、发掘的大量同类文化遗存的特征分析,我们认为以现在黄河上游由西向东流过的黄河为界,在其两岸间的“马家窑文化”特征有着明显不同的特性和差异的存在,虽然它们同时都存在或经历了马家窑、半山、马厂等三个发展阶段。但在黄河以南地区,即以洮河、大夏河为中心的“马家窑文化”中所反映出的情况却是马家窑类型很突出,发现遗址较多、分布面积也很广、其陶器制作和彩陶绘画技术也很精良,而且,平底瓶、壶的数量也很多,陶质较细,器形的肩部多为圆鼓,常见为通体施彩。继而发展为半山类型,其文化分布也很广泛,文化遗存也较丰富,陶质也较细腻,器型呈矮胖形,彩陶也很发达,花纹也较规整而密集,延续时间也较长。而到了所谓的“马厂类型”阶段,它的遗存却发现极少,除黄河沿岸一带发现少量遗迹、遗物外,其他区域却很少发现,器型也较矮小,彩陶数量也明显减少。继之而起的齐家文化却基本上不见黑色彩绘的实施,仅见有极少量的红彩波折纹彩陶的共存和出现,常见者是在器物的口、颈部绘制一些红色彩绘。富有代表性的敞口、高颈、竖篮纹壶,形体瘦高,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而在黄河以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中也同样经历了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等三个发展阶段。但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分布不是十分广泛,其陶质较粗近乎泥质,陶器器形较高大,平底瓶很少见,多为壶、罐类,器物肩部较宽又多呈折肩,彩陶花纹母体简单,平行线条居多,且通体施彩者数量较少,大多饰于腹中部以上。而“半山类型”阶段,在这一区域内则很少发现有单独的遗址或遗存(至今还未发现),常见其与马厂类型早期阶段的遗物共存,同处于一墓或一室之中,似乎它们是一种共存关系,且其陶质也较粗糙、器型也较高,且上腹圆鼓,唯彩陶花纹与黄河以南的半山类型相似,施以黑红两彩的锯齿纹,也多饰于中腹部以上。而这一地区的马厂类型则异常的丰富和发达,其文化遗址和遗存分布面积广,陶器质地较粗糙,多施以细泥外表或涂紫红色陶衣,形体较高大,上腹部圆鼓,彩陶丰富,花纹母体多样又富于变化。继之而起的齐家文化中也同样有马厂类型晚期的一些黑彩彩陶罐类器共存,黄河以南具有代表性的敞口、高颈、竖篮纹壶,在这一地区却成为一种敞口、短颈、鼓腹、竖篮纹壶,形体较矮胖,口、腹均较大。可见其彩陶的延续时间要比黄河以南地区更为长久。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原认为的“马家窑文化”的分布区应以其文化特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划分为南北两个文化谱系为宜。即黄河以南马家窑、半山类型十分突出,彩陶也以马家窑类型为鼎盛时期。马厂类型比较少见,似为半山类型晚期的一部分。故我们拟将其称之为“马家窑文化谱系”。而黄河以北却是马厂类型为主体也是彩陶的鼎盛时期,而其中的“半山类型”也较少见,且多与马厂类型早期的遗存共出,当为马厂类型早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权且将其称之为“马厂文化谱系”。它们应是在同一个文化圈内的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文化谱系或称其为“姊妹文化”。
    也就是说,随着古代文化“区系类型”方法论,或有人称之谓“文化谱系”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重新启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马厂文化”这一名称和概念。那么,过去和现在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甘肃兰州红古土谷台、红古下海石、永登连城杜家台、永昌鸳鸯池、青海贵德尕马台、乐都柳湾、民和核桃庄、民和阳山、民和马场塬等,当属于黄河北部地区距今3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马厂文化谱系”中的典型马厂类型的文化遗存。同样也是这一文化谱系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赵建龙 录入:赵建龙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