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魏光焘与《平庆泾固道题名记》碑

时间:2012/10/28 19:24:10 点击:

  核心提示:魏光焘与《平庆泾固道题名记》碑 《平庆泾固道题名记》碑宽98cm,高71cm,厚13cm,现存平凉市崆峒区博物馆。碑青石质,左下角残,碑文较模糊。内容主要叙述平庆泾固道的由来及经战乱后的恢复情况。碑文如下: 平泾昆夷旧壤,庆阳古义渠,固原周宣王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是也,□置郡县自秦如汉,以后设太史控驭伐...
魏光焘与《平庆泾固道题名记》碑

《平庆泾固道题名记》碑宽98cm,高71cm,厚13cm,现存平凉市崆峒区博物馆。碑青石质,左下角残,碑文较模糊。内容主要叙述平庆泾固道的由来及经战乱后的恢复情况。碑文如下:
平泾昆夷旧壤,庆阳古义渠,固原周宣王薄伐猃狁至于大原是也,□置郡县自秦如汉,以后设太史控驭伐各异□,明置道三:固原,一曰固原兵备道;庆阳,一曰□□河西道;平凉,一曰分巡关西道。
国朝定鼎,亦设道三,顺治三年置整饬平庆道,驻平凉,后迁固原。河西关西两道仍明制,康熙三年,关西道裁,六年,河西道裁,于是归併平庆一道辖两郡庆领州一县四,平领州三县七,固原州泾州□马。乾隆四十□年升泾州为直隶州,分崇信灵台镇原三县隶之。始为平庆泾道。同治八年,余驻军庆阳,署斯篆,九年,移防固原。实任十年。
制府左爵相自平西征,畀余以浚路请改道署,仍驻平凉,旧址□□乃卜校场右。爵相□□创建斯署,十二年关内戡靖,爵相以固原地势辽阔、保障维艰请循泾,例以直隶州,□□西南硝河城置直隶州判平凉监,余厅移驻之。□□都城改立海城县,县西打□也,且海城县丞州址下马关新设平远县,割宁夏□州同心城置平远巡检,悉隶固原。又平凉迤南新设化平直隶厅,安插回民。十三年规划既定,是为平庆泾固道之始,竊思合四郡□之,平凉其中枢也,综陇上言之四郡其襟要也。南接汉成,东屏关陕,北扼银夏,西控河湟,虽迢迢驿路直达瀚海葱岭而遥,豈特雍□之关键,□余□膺。
简命九载,经营□、積战功、严守御、除道路、供转输、修城堡、建坛庙、造桥梁、植树木,部曲之勤劳也;广招徕,给赈种、垦荒芜、课农业、清盐务、教畜牧、兴学校、立保甲,寅僚之黾勉也;迩年来人民渐集,土地日阔,年末丰稔,物阜民安。是则圣天子□□惕励所推而暨感而通也,天善作者必善成善□者必善继□,余才识谫陋,辑□创□□兢兢□□多□,其有赖于继起者较甚爰□□珉,以俟后之君子。
大清光绪三年夏月二品顶戴按察使衔分巡甘肃平庆泾固等处地方盐法兵备道统威宣庆阳環捷镇固马步□军西林巴图鲁军功□□加三级邵阳魏光焘谨识。
分巡平庆泾固盐法兵备道魏光焘(字午莊湖南邵阳人同治八年任)
魏光焘(1837-1915),湖南邵阳人(今隆回县),字午庄,号湖山老人,晚清政治、军事、外交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同为十九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清政府的重臣。曾任新疆省布政使,新疆巡抚、云贵总督、陕甘总督,后任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物大臣。署理两江总督期间,继刘坤一、张之洞之后,实施筹建三江师范学堂,为开启近代南京大学的重要人物。
现就碑文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
一、 关于平庆泾固道的战略地位。魏光焘在碑中说“竊思合四郡评之,平凉其中枢也,综陇上言之,四郡其襟要也;南接汉成,东屏关陕,北扼银夏,西控河湟,虽迢迢驿路直达瀚海葱岭而遥”。明代赵时春对平凉的战略地位有这样的记述,“平凉,居雍凉之交,襟带戎羌,控制要害。”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平凉历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导致了历史上一次次的战争。即使今天,平凉依然是陕甘宁三省交汇,连接西北和内地的交通要道。
二、 关于化平直隶厅的问题。碑中记到“又平凉迤南新设化平直隶厅,安插回民”。化平,今宁夏泾原县,同治元年,爆发了陕西回民起义,历时十年之久。起义失败后,清政府于同治十年(1871年)按照“非战略要地,不在州府县附近,使聚族而居不与汉族相杂,无山河险固之所且中间要有间隔”的原则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置化平川直隶厅,安插回民。化平主要安置由陕西、甘肃迁来的回民,今天宁夏泾原县许多地名,沿用了当时在原籍的名称。现在,泾原县回族占总人口的72%.
三、 关于魏光焘在平凉采取的恢复措施。碑文中记到“简命九载,经营□、積战功、严守御、除道路、供转输、修城堡、建坛庙、造桥梁、植树木,部曲之勤劳也;广招徕、给赈种、垦荒芜、课农业、清盐务、教畜牧、兴学校、立保甲、寅僚之黾勉也;迩年来人民渐集,土地日阔,年末丰稔,物阜民安”。战争使使平凉的社会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左宗棠说:“平、庆、泾、固之间,千里荒芜,弥望白骨黄茅,炊烟断绝,被祸之惨,实为天下所无”。(《左文襄公奏稿》卷31)《武威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现存崆峒区博物馆)载“西陲构祸,陇东为烈,甚至道周树木存者寥寥,满目荒凉,不堪回忆”。可见当时战争造成的破坏之大。首任平庆泾固盐法兵备道魏光焘尽心筹布,在任内仿行左宗棠治军理政措施,修路植树,劝课农桑,着力恢复社会经济。据《武威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载:“制府左侯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柳,意为居民聚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而畅皇风也”。植柳树始于同治十二年,历时六年,魏光焘所部武威军精选中路两军、镇固環捷两营沿驿路种植不下二十万株,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左公柳,是内地通往新疆驿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时,修葺在战争中遭破坏的平凉城墙,在《重建平凉四城楼及修葺城垣碑记》(现存崆峒区博物馆)中,魏光焘记到“重建四楼,饬将弁兮,监于畚锸绳墨,间八阔,月工竣,沿堞造房四十六间,甃□排列週缭女墙”。平凉城有四座城门,分别为东门和阳门,西门来远门,南门万安门,北门定北门。修葺城墙,使平凉的防御能力得到加强。在恢复社会经济的同时,魏光焘又重修了柳湖书院,左宗棠视察时评价柳湖书院:“规模宏敞,间架整齐,新植树成林,尤称胜境。”魏光焘在平凉的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受到了左宗棠的称赞,特为撰文立碑。后由于卓异成就,升甘肃按察史,结束了在平凉十年的任职。



作者:fengqy 录入:fengqy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