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料 >> 文博百科 >> 内容

生死同乐殊不易——静宁金代墓葬

时间:2015/1/21 16:32:23 点击:

  核心提示: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自1115年始,至1234年亡,共历120个春秋。在其统治的广大区域内,民族众多,女真族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学习,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各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其历史遗存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其中金墓的发现与发掘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之一。...

生死同乐殊不易——静宁金代墓葬

生死同乐殊不易——静宁金代墓葬

遗珍名称:静宁金代墓葬

遗珍地点:甘肃静宁县山庄村

遗珍年代:金

西北砖室金墓

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自1115年始,至1234年亡,共历120个春秋。在其统治的广大区域内,民族众多,女真族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学习,遗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但由于各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其历史遗存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也有很大差异。其中金墓的发现与发掘就是其中的重要体现之一。

1983年,甘肃静宁县贾河公社山庄大队张家湾生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座砖室墓。听说此消息后,静宁县文化馆派人和当时的平凉地区博物馆专家一起进行了清理。这是一座金代初期仿木结构的砖砌墓,坐北向南,墓室高3.1,由墓道、甬道、墓室、壁完四部分组成,墓室近方形,长2.4米、宽2.2,方砖铺地,四壁以砖砌成,并砌有屋顶,呈游廊式仿木斗拱结构。墓顶用条砖由四面向中心叠垒砌成攒尖藻井,顶端用一方砖覆盖,砖缝用黄泥浆灌合。墓内的四壁几乎全部用彩绘雕砖砌成,有画像砖和模制浮雕砖共91块,并出土一批黑釉瓷碗片。画像砖内容一部分表现金朝所受汉文化的影响,描绘了一些忠孝节义的故事,一部分反映生活场景及人物服饰,具有金代社会生活的特色。如此之多的彩绘雕砖似乎在昭示着墓主人生前身份的不凡,和死后对享乐的追恋。

此墓砖雕斗拱、撩檐、板瓦、殿堂式廊柱等仿木建筑具有较明显的宋代风格,同时又比较突出地反映了金代的建筑、绘画和雕刻特点。因为墓葬曾经被盗过,发现时,仅剩一座空墓和四具散乱的人骨。据推测,墓主人可能是金代中期一个富有的地主豪绅。静宁金墓的发现,对于研究金代中期甘肃一带的女真族和汉族的墓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女真人的奇特葬俗

对于女真人的葬俗,文献中也有少量简略的记述。其中有些是可以和考古发现相印证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女真人及其先人先后经过了土葬、兽葬、树葬、火葬等各种葬式,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女真人的葬俗较有特点:“其死亡,则以刃额,血泪交下,谓之送血泪。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女真人的葬俗特点一是;二是殉葬;三是“烧饭”三种。

 面”或“送血泪”是女真及匈奴、回纥、突厥族一个独特的葬俗。女真人亲友死,则以刀割额,血泪交下,表示悲痛异常。后来这种方式逐渐仪式化,《虏廷事实·血泣》称:“女真贵人初亡之时……又以小刀轻厉额上,血泪淋漓不止,更相拜慰。须臾则男女杂坐,饮酒舞弄,极其欢笑。此何礼也!”女真进入中原后,割面哭丧的习俗逐渐消失,后来满族萨满跳大神“开天门”的程序,即“用利刃自劈其额”,应与此习俗有关。

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特别是以活人陪葬,是中国古代一项残忍野蛮的制度,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直到明英宗时才废止了殉葬制度。女真人“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对于此俗,后来开国功臣阿离合懑建议禁止之,金太宗以后,已不见关于殉葬的记载。从现在的考古发掘看,金墓中马具出土较多,以良马、奴婢殉葬的痕迹已极为少见了,逐渐为纸制品代替。金朝后期,在中都一带,开始流行象征性地用纸制品作殉葬物品,焚烧后从葬。这种习俗,至今还在北方和其他一些地区中存在。

“烧饭”,即焚烧祭祀时用的酒食。“所有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烧饭祭奠,并不限于女真,契丹亦有此俗,《契丹国志建官制度》中即有这方面的记载。烧饭是下对上及同辈之间的礼仪,不适用上对下。《金史传》记载,金太师徒单克宁死,金章宗打算亲自替他行烧饭之礼,右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张上奏反对:“若为大臣烧饭,礼有未安。”金章宗只能“从之”而罢。这一风俗延续时间较长,金国末帝哀宗,尚为宣宗烧饭。

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女真葬俗

女真南下中原后,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汉化加深,受中原丧葬文化及宗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女真人的丧葬习俗逐渐产生变化。女真人最开始是采用无葬具的墓葬,死者往往直接入土安葬。受汉族及契丹族影响,火葬才逐渐成为风俗,此种情况已为考古发掘所证实。另一变化是葬具从无到有,且墓葬的形制愈加讲究。女真族原来是“死者埋之,而无棺椁”,且墓葬不垒土冢、不作标记,金代中叶以后,无论贵族的砖室、石室墓,还是平民的土坑墓,一般都有葬具,且墓葬开始有封土,贵族坟墓前往往立有石碑。如完颜希尹墓前除石柱外,还有石虎、石羊、石人各一对。至于皇陵,其形制及规模自然更为讲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 墓葬往往能体现一个民族最持久的习俗,目前所见明确属于金代女真人的墓葬,在葬制、葬俗等方面均显示出很强的汉化倾向,而墓葬习俗的潜移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民族的发展趋势。

西北地区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各民族间文化、经贸上的往来活动,在金代的墓葬中也有着深刻的体现。陕西宝鸡市长岭机器厂金墓出行图中有牵驼图,就极具代表性,画面表现为“胡人”所牵引的骆驼背负箱箧,昂首前行,说明金代中晚期,东西部各民族间的贸易、交流已相当广泛和普遍。

就静宁金墓来说,其所在的甘肃地区,原为北宋统辖区的一部分,“绍兴和议”后,金与南宋划淮而治,其南与南宋交界,西与西夏、吐蕃等相邻。此区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民,其丧葬习俗基本承袭北宋,表现出了与宋代本地区砖室墓明显的因袭关系。墓中的义妇故事,“大舜耕田”、“孟宗哭竹”等孝义故事,“莲生贵子”、“鹿衔仙草”的彩绘明显具有汉文化特征。但在承继的同时,墓葬的整体布局和装饰手法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静宁金墓的建筑、绘画和雕刻特点又比较突出地反映了女真人的文化特征,这种墓葬方式还影响了元墓的发展趋向,这在甘肃漳县元、明两代汪氏家族的墓葬群中就有所体现。



[1] 剺,音 [lí],意为割,划开。

作者:刘玉林 录入:liuhw 来源:刘玉林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