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文物信息网
平凉市博物馆 华亭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泾川县博物馆 文物违法犯罪举报电话:12318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甘肃出土的五件大铁犁铧

时间:2012/5/2 16:02:29 点击:

  核心提示:v\:* {behavior:url(#default#VML);}o\:* {behavior:url(#default#VML);}w\:* {behavior:url(#default#VML);}.shape {behavior:url(#default#VML);}st1\:*{behav...

甘肃出土的五件大铁犁铧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赵建龙

 

20102011年间,我在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验收时,看到了灵台、民乐等处博物馆展出的一些汉代大型铁犁铧,由于它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土于金昌(原永昌)三角城沙井文化的大铁犁铧十分相似,故而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详细了解和进一步研究,发现它们都与汉代以前生活在河西一带“敦煌祁连间”的乌孙、月氏民族的文化有关。

1. 金昌(原永昌)三角城沙井文化墓葬群西岗M446中出土了1件形体较大的舌形铁犁铧,按碳测数据(距今2500左右)定为春秋战国时代,通长41、上宽约39.5、銎口长约20、銎宽约13、壁厚约2厘米。重12.2公斤(图一)①。其形体约有汉代铁犁铧的4倍多,可能属汉代以前在这一带生活的乌孙民族的农用工具。

甘肃出土的五件大铁犁铧

图一、金昌三角城出铁犁铧

2. 张掖民乐博物馆在八卦营汉代遗址区采集到的1件舌形铁犁铧,体形也很大,通长约42、上宽约37.5、銎口长约23、銎宽约13、壁厚约2厘米(图二)。也有汉代铁犁铧的4倍多,可能属汉代中晚期在这一带生活的小月氏民族的农用工具。

甘肃出土的五件大铁犁铧
图二、民乐八卦营出铁犁铧

3. 平凉灵台博物馆在朝那镇高崖村出土采集到的3件汉代舌形铁犁铧,体形也同样很大,其中一件通长约40、上宽约37.5、銎口长约24、銎宽约13.5、壁厚约2厘米。另一件通长约35、上宽约36.5、銎口长约23、銎宽约12.2、壁厚约2厘米。还有一件通长约41、上宽约37.5、銎口长约23、銎宽约14、壁厚约2厘米(图三),均为三级文物。也有汉代铁犁铧的4倍多,可能与汉代以后在这一带设立“月氏道”有关。即可能是汉景帝时湟水羌人的一次东迁,其中杂有小月氏群体,之后存留在陇东区的一部分羌和小月氏民族的农用工具。

甘肃出土的五件大铁犁铧

图三、灵台高崖村出铁犁铧

民乐县据当地人及地方史记载,早期这里为大月氏人的领地,汉代又为小月氏人的居住区,并说民乐永固城既是大月氏的东王城等。2011年冬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兰新快客铁路线的建设,在民乐八卦营汉墓群的清理发掘中,发现大量近似“四坝文化”(类似河西齐家文化)的陶罐共出于西汉墓葬中的现象。似乎表明分布于河西走廊一带的汉前“四坝文化”就是史书记载中的“月氏”文化,但四坝文化中未见铁器,直到汉代,这一地区的四坝文化后裔才大量使用铁器的。据史书记载,汉初乌孙联合匈奴军击败月氏时,其残部“保南山羌”(青海大通、湟水一带)中“与羌人杂居,是为小月氏”。《青海历史大事记》中载:“汉高帝二年(前205年,注:此可能是将月氏灭乌孙的时间设在战国晚期推算的。)小月氏迁到祁连山南麓。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兵河西走廊击败匈奴,休屠王降。汉筑令居塞,汉军到湟水沿岸,小月氏归附。汉景帝时(前156—141年)河湟羌人留何为逃避匈奴的侵犯率部落迁到陇西、临洮一带。”可见汉初在甘肃张掖西南的山丹、民乐至青海西宁东的大通。湟水下游一带是小月氏活动的主要地区。而陇东的灵台一带则是部分随羌人东迁的杂居于羌人中的小月氏。因为月氏人比羌人懂农耕,在汉人农业区容易发展壮大起来。所以,后来以“月氏”民族命名为少数民族管辖区——“月氏道”。

又月氏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大型铁犁铧?有人会认为这正好说明分布于金昌、威武地区的沙井文化就是“月氏文化”。事实上在青海东部地区的羌人文化(辛店文化)中没有发现有沙井文化的因素,相反却有比较多的“四坝文化”的因素,如双大耳罐的使用、施红底画黑彩的彩陶技术、金器的冶炼和加工以及竖穴偏洞室墓的使用等。而在四坝文化660多座墓葬和50余座房址的发掘中均未发现铁器的使用。可见,四坝文化的人们原很少使用铁器,而羌人文化中又没有沙井文化的因素,那沙井文化的铁犁铧怎么进入类四坝文化和羌文化中的呢?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乌孙残部联合匈奴军队击败月氏部落后,将这种冶铁和大铁犁铧的使用技术传到了月氏民族中,“保南山羌”的小月氏族才开始使用起这种大型铁犁铧的。同时又将这种技术带到羌人东迁的队伍中去了。

因为,汉代犁铧多用牛来拉,为了节约铁或减轻犁铧的重量,所以铁犁铧(刃)的制做都比较小巧,而乌孙、月氏民族是半游牧部落,家养有较多的马或骆驼,因此铁犁铧做的都比较宽大笨重。他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虽然大部分习俗被当地的民族同化或汉化,但有些习惯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故而在后期的文化遗迹中还可以看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发现于灵台朝那镇高崖村的三件大铁犁铧就是佐证。

在此特别感谢民乐博物馆的陈馆长和灵台博物馆的姜馆长为之提供了比较详细的实物资料!!

 

注释:①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昌西岗柴湾岗沙井文化墓葬发掘报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参考:《史记》、《汉书》的《大宛列传》、《匈奴列传》、《西羌列传》、《张骞传》、《西域传》、《民乐县志》、《青海省志》等。

 

 

作者:赵建龙 录入:赵建龙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平凉文物信息网(www.plwwj.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65493091@qq.com 站长QQ:65493091 陇ICP备09004031号